首页 > 党建文化 > 列表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李宁民与杨家楼的不解情缘
 时间:2018-12-19 16:19:21 来源:数字科技中心 胡兆凡 点击:

    在古丝绸之路重镇天水,散布着许多古民居建筑,其以多彩的形态、古朴的民风、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明珠”,而以南北宅子为代表的明清民居院落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曾赞叹它是“甘肃省惟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
 
\(胡氏古民居南宅子全景)

    走近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的南宅子,三开间的正大门上悬挂明代榜书“副宪第”门匾,显得威严宏伟。漫步其间,整座建筑布局严谨巧妙,青砖和五色卵石铺就的南北通道将院落分为东西两区,沿走廊穿行,庭院方阔、花木井然,各种门廊、天井和四合院掩映在茂林修竹间,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迷宫之中,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易景”。过园林假山池塘不觉已到曲径通幽处,蓦然,一座高高矗立的二层木楼乍入眼帘,宛如芳华绝代的女子让人一见倾心,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杨家楼,也是整个南宅子乃至天水仅存的明清时期单体两层木质建筑。其构建古朴典雅,用材精良,花板雕工细腻,檐下装饰工艺考究,二楼栏杆透雕梅兰竹菊等图案,透露出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精巧秀美,经风雨洗礼的张三丰书“跡驻黄鹤”匾额泛出岁月的斑驳,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的过往历史。天水现存100余座古代木楼,杨家楼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精品,如此珍贵的古建瑰宝今生能够遇见,背后却有一段不为人们所知的情缘故事。

\(南宅子大门)
 

    那是2005年的夏天,天水市博物馆馆长李宁民像往常一样下午回家。当走到龙城广场重新街时,巷口传来轰隆隆的嘈杂声,如同一种不可名状的呼唤吸引他去一探究竟。近前李宁民馆长看到工人们正在拆除一座二层木楼,经询问得知是地产开发商要将这座杨家楼拆除售卖,所以他们要连夜赶工拆除。凭借文博专业知识和经验,李宁民一眼看出这是天水幸存下来的珍贵古建筑遗产,不能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当即上前劝阻,要求工人们马上停止拆毁行为,并辗转找到杨姓楼主,晓以大义,说服对方由天水民俗博物馆收藏保护杨家楼并最终达成了协议。然而,开发商对此根本不予理睬,继续其野蛮行径,在交涉无果而杨家楼即将遭遇厄运的危急关头,李宁民果断请示市长出面协调解决。经过多部门十多天的积极争取,终使杨家楼得以幸存。为了避免意外,李宁民馆长随后派人及时守护,并迅速组织人员实施异地搬迁保护,对构建全部进行了编号登记和拍照,终于将杨家楼整体搬迁到南宅子妥善保护。

 
\
(杨家楼迁建前原貌)

    面对凌乱散落的杨家楼木构件,难题摆在了面前。民居的保护维修在国内的案例尚不多,尤其是异地整体迁建,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怎样合理选址以及确保保护维修的科学化,充分体现古建筑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达到修旧如旧的要求呢?面对诸多困难,天水市博物馆把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作为出发点,按照保护和最少干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原地调查、测绘、取证,用老旧照片辅助以精确测取楼房结构数据,补充完善方案中的不足。施工中在新建位置根据实际,将原来坐北向南的杨家楼调整为坐南向北,以达到与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细节上清洗原木构件尘土、烟垢,重做条形基础,修补墩接柱子和寻杖栏杆,补配绦环板、椽檩和梁柱枋,更换博风板,补齐勾头滴水及破损屋面筒板瓦,安装吻兽等。在此过程中,李宁民馆长始终秉承工匠精神,先后编制了质量管理程序,从方案实施、变更设计、施工质量、工艺流程、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监管,确保了修建质量和效率。经过大家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2006年完成了杨家楼迁建工程,使这座清代建筑重现昔日风采。
 
\
(保护维修后的杨家楼)
 

    2002年11月,李宁民出任天水市文化局副局长、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全面负责博物馆工作。当时,南宅子由于年久失修,病害程度相当严重,许多房屋门窗丢失,内外漏雨,院中乱搭乱建,屋檐封堵不见其貌,文物古建筑不堪负重。2003年,胡氏古民居(南宅子)保护维修工程被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2004年5 月12日,天水市政府研究决定,秦州区政府将南宅子移交天水市博物馆管理,随后天水市博物馆实施了保护维修工程和筹建天水民俗博物馆工作,6月16日举行了正式的开工仪式。面对百废待兴局面,李宁民馆长抢抓机遇,不等不靠,多方争取资金,全力开展古建筑保护维修工作。为了留住历史的记忆和乡愁,彰显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同时让民俗博物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他带领职工四处奔走,抢救收购了2000多件民俗文物,如各种脊兽砖瓦、条石柱础、椽檩门窗以及杨家楼整体构件等,最大程度的抢救恢复天水古民居原有面貌。2006年7月2日,胡氏古民居(南宅子)保护维修一期工程完工,天水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杨家楼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天水民俗的重要载体再现辉煌。2011年12月,天水民俗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对外开放,以杨家楼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纳入了国家专项经费支持的保护管理范围。

 
\
天水市四大组织领导到南宅子调研
 
\
2006年南宅子保护维修工程竣工典礼暨天水民俗博物馆开馆仪式

    2001年6月25日,南宅子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长期的保护修缮,现南宅子由大、小12个院落、78座单体古建筑组合而成,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扩大到4421.93平方米,维修古建筑2560.12平方米,展示收藏文物3000余件套。2018年8月,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北宅子移交天水市博物馆管理,隔街相望数十年的南北宅子终于合二为一,深度融合发展的胡氏古民居将真正成为民居民俗文化博览园。
 
\
2018年8月13日市长现场办公会议


    近年来,在李宁民馆长的带领下,天水市博物馆和天水民俗博物馆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尤其在文物保护修复、古建筑修缮、陈列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成绩斐然。2008年,国家出台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的政策,李宁民馆长经过积极协调争取,使天水市博物馆被国家列入免费开放名单,2009年10月实现了免费开放,2011年12月天水民俗博物馆也实现了免费对外开放。2017年1月,天水市博物馆成功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全国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2017年,天水市博物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获得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10月,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为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团队,10月,天水市博物馆讲解员在第五届全省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中文组第一名和外文组第二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他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他个人也因此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物档案备案工作先进个人和中国当代文博专家,2009年被授予“改革30年——感动中国十大旅游领军人物”,2010年被聘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011年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在文化的田野上行走)

    守望是一种责任。李宁民同志从2002年进入天水市博物馆工作,已然有十六个春秋,他以极大的热情忘我工作,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放在了文博事业的发展上,对馆藏文物如数家珍,呵护备至,在展示保护利用上让文物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并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润物细无声的坚守,辛勤浇灌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它们焕发出璀璨的光芒。青丝虽已华发,杨家楼们却愈发光彩动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芳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李宁民与杨家楼的不解情缘,是他对文物保护工作和文化遗产事业的不舍情怀。大浪逐新,砥砺奋进,一批批文博守护者在李宁民馆长的薪火相传下,不忘初心、激扬青春,继续谱写新时代文博人的壮美诗篇。                                           
 
相 关 新 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天水市博物馆系列历史文化丛书书讯
下一篇:文化旅游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安排部室年底工作会议小记


天水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邮政编码:741000
联系电话:0938-8291377 邮箱:tssbwg1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