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陈列展览 > 列表
"红色热土——天水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展"线上展览(第二部分)
 时间:2021-11-15 20:03:47 来源:陈列展览部 安吾怀 点击:

 


星火燎原(1935年8月—1936年10月)


  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和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先后过境天水。先后在徽县、成县、两当、武山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天水地区有近三千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天水革命斗争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红军长征途经天水路线图

 
     19358-193610月)
\
 
  红军长征在天水地区建立的各种组织序列表
\

 

第一单元:红二十五军长征过天水


  1935年7月15日,鄂豫皖省委在陕西长安沣峪口召开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出击甘肃继续长征,打击敌人后方,牵制胡宗南部,配合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进入甘肃,这也是进入天水地区的第一支长征队伍。
 
  红二十五军途经天水大事记  (193581—14日)
  1935年8月
  1日  红二十五军在西进甘肃进占陕西凤县双石铺,歼敌四个连。
  2日  从双石铺出发 ,分中、南、北三路行军,包围了两当县城
  3日  攻占两当县城。
  5日  兵分两路,继续北进。右路沿前川向天水县利桥进发。左路由徽县大山坝经娘娘坝、大门向天水镇一带进发。
  7日  右路攻占天水县利桥。沿天水县之党川、麦积、元店一线向天水县城(今天水市)进发。在元店,左右两路军会合,沿甘泉、马跑泉一线前进。
  9日  晚10时左右,进抵天水县城,徐海东亲率一个营攻城,克北关,毙敌营长一名及守城士兵若干。
  10日  红军转向天水的凤凰山、沿河镇(今新阳镇)一带,打垮了当地民团武装,击毙了敌新编第一军军部秘书温庭杰,遂渡过渭河向秦安一带运动。
  11日  经秦安千户、西川,攻占秦安,并在县城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处决了恶霸梁颜、冯长世、王爵一。
  12日  离开秦安县城,经十里铺,夜宿安伏镇集贤村一带。
  13日  经秦安魏店、龙王庙、通渭一线,到达静宁县王家堡子一带。
  (
摘自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资料选编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
  (1934年11月——1935年9月)
\
军长 程子华
 
\
副军长 徐海东
 



\
参谋长戴季英  



\
政治委员 吴焕先  
\
政治部主任 郑位三
 
  《大公报》关于红二十五军入甘报道
\ \
图注说明:红二十五军从中央文件和《大公报》上获悉,中央红军正在北上。据此,红二十五军决定向甘肃境内转移,挺进天水县城,配合中央红军北上。
 

1.激战天水北关

  1935年8月7日  红二十五军攻占天水县利桥。9日晚,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三团二营,由天水北面向守城之敌发动进攻,消灭守敌100多人,攻破了北关。
 
 \
红二十五军激战天水县北关旧址(今天水市秦州区北关)
 
\
红二十五军途经利桥发生激战旧址     
 
\
红二十五军设在利桥的临时指挥所
图注说明:红二十五军途经天水县利桥镇,三面包围利桥城堡,战斗一个小时,全歼保安队,并击毙保安队队长白俊贤。
 

2.北渡渭河

  1935年8月10日,红二十五军翻越凤凰山,挺进沿河镇(今麦积区新阳镇),推毁了地方民团。红25军神速西进,国民党极为震惊。蒋介石接连发出五道电令,要求“于天水、成县以东,渭水以南地区”将红25军“聚而歼之”。为争取时间,摆脱敌人追击,当天,红二十五军北渡渭河向秦安挺进。
 
\
红二十五军强渡渭河情景(今麦积区新阳镇
图注说明:到达渭河边的红二十五军,除军指挥部几位同志和7名女护士乘船过河外,其余3000多人,顶着齐肩深的滚滚洪流,拽着绳子徒涉而过。
 
\
红二十五军新阳镇强渡渭河旧址照片
 
\
红二十五军强渡渭河遗留下来的水壶照片


3.转战秦安

  1935年8月11日,红二十五军攻克秦安县城。红军打开县监狱释放群众百余名,并在县体育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抗日主张,处决了罪大恶极的梁颜、王爵一、冯长世等人。8月12日,红二十五军离开秦安县城, 9月18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
 
\
红二十五军驻扎天水秦安安伏乡军部旧址
\

红二十五军途经的安伏剪湾
图注说明:红二十五军经十里镇,进锁子峡北上,夜宿安伏镇集贤村一带。13日,离开秦安经魏店、龙王庙向静宁前进,斩断了西兰交通大动脉,牵制了毛炳文部,重创了马鸿宾部。
           
\
红二十五军东渡葫芦河纪念碑
\
南瓦堡子战斗遗址
         
  红二十五军攻占秦安县城示意图
\

  国民党秦安县县长兼保安大队队长杨天柱向省民政厅呈文 
\ \
 
  红二十五军转战秦安连环画

\ \

\ \ \

  重点文物:
 
序号 名称 照片 收藏单位
1 红二十五军遗留安伏乡的菜刀 秦安解放纪念馆
2 红二十五军遗留安伏乡的肥皂盒 秦安解放纪念馆
3 红二十五军医疗救护队药箱 武山县博物馆
4 徐海东用过的桌櫈 徐海东用过的桌櫈 秦安解放纪念馆
 


 

第二单元:红一方面军长征过天水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会议,把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9月22日,在哈达铺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明确了向陕甘根据地前进的行动方向。1935年9月23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向天水东北方向前进。
 
  红一方面军途经天水大事记(1935917日—930)
  19359
  17日  拂晓,红二师四团攻占了腊子口,并乘胜追击残敌,黄昏后即占领了岷县大草滩。
  18日  先头部队红四团进占岷县哈达铺(今属宕昌县)。
  20日  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全部到达哈达铺一带。
  21日  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进驻哈达铺,在哈达铺中街戏楼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说,宣传党的抗日方针。
  22日  下午,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支队约七千余人。
  25日  向武山鸳秀镇前进,当晚宿于鸳鸯镇以南之丁家门一带。
  26日  由鸳鸯镇北渡渭河,到武山之费家山、水沟一带宿营。
  27日  陕甘支队主力经武山榆盘到达通渭榜罗镇。
  29日  党中央率陕甘支队主力进驻通渭县城。
   (摘自甘肃人民出版社《三军大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陕甘支队)主要领导人
 

\
司令员 彭德怀
\
政治委员 毛泽东
\
副司令  林  彪
   
\
副参谋长  张云逸
\
参谋长 叶剑英
\
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
     

1.红军北上与陕甘支队

  1935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占领哈达铺。9月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宣布了党中央关于组成陕甘支队的决定。同时,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宣布陕甘支队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发。
 
\ \ \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
图注说明:1935923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向天水方向前进。
 

2.红一方面军转战天水

  蒋介石为了堵截红军继续北上,在天水、甘谷、武山、陇西、礼县、徽县一线,形成所谓渭河封锁线,企图将陕甘支队消灭在渭河南岸。陕甘支队决定佯攻天水,国民党军王均部遂将主力集结于天水,致使武山、漳县之间敌人防守兵力空虚。1935年9月26日清晨,陕甘支队强渡渭河,转战武山。

\
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
 
  25日凌晨,陕甘支队进入武山鸳鸯镇。26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沿榜沙河北进,过鸳鸯镇到达渭河边驻扎。鸳鸯镇位于渭河上游,这里河面宽阔,水势平缓。拂晓,红军开始分三路渡过渭河,当晚,宿营于费家山和水家沟一带。国民党军队精心布置的渭河防线,被红军巧妙的突破。
 
3.转战武山
  陕甘支队巧渡渭河后,红军就在费家山、水家沟一带休息。毛泽东在费家山费孝忠家中宿营一夜。27日,红军离开费家山、水家沟一带,越祁家岘,沿着武山、陇西交界的山路继续向北挺进,经过武山榆盘、过庙儿沟、下堡东一带进人通渭县榜罗镇,离开了天水。
 
\
毛泽东居住旧址(今武山县鸳鸯镇费家山村)
 
  毛泽东创作《长征》
\
  《七律·长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即将取得伟大长征决定性胜利之时创作的不朽的杰作。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西厢房北侧墙设计)
 
  长征油画: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橫铁索寒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武山费家山村和《长征》创作背景
\ \

毛泽东居住旧址(今武山县鸳鸯镇费家山村)
 

  《长征》创作背景:据《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6年第10期刘英的《长征琐忆(节录)》载:“1935年9月28日在通渭的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二天到通渭县城,开干部会,毛主席诗兴大发,讲话时即席吟诵了后来十分出名的《七律·长征》诗篇。”
  《七律·长征》应该创作于9月下旬,而在9月26日之前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央红军,在突破渭河封锁线之前要面对近十倍于己的敌人依托渭河所构筑的封锁线,军事斗争压力巨大。而在毛主席率领陕甘支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渭河封锁线后,至此长征路上国民党军队依托大河建立的封锁线被红军全部突破。毛主席心情大好,夜宿在费家山群众温暖的土炕之上,回忆长征一路走来的伟大胜利,部分学者认为此时主席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不朽的《七律·长征》。


 

第三单元:红二、四方面军长征过天水


  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按照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加上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红二、四方面军北上陕甘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23日,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由岷县经漳县新寺进入武山,抵达鸳鸯镇。9月7日,红二方面军兵分三路,分兵出击。左纵队由红六军组成,主攻天水,出击两当和陕西凤县。

  红二、四方面军途经天水大事记  (1936814日—96)
  8
  14日  红二方面军左纵队从横河出发,向天水平南镇前进。
  15日  左纵队到达天水平南镇。
  16日  左纵队经天水娘娘坝、李子园,到达百纳峡带。在娘娘坝,前卫部队歼敌一个连。
  23日  一纵队三十军右路八十八师由漳县新寺进入武山县境内北顺、苗丰、玉门一带活动。
  八十八师积极开展扩红建政、宣传群众等项工作,在武山颉家门成立了武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杨芬芝,委员马祥林等。
  9
  2日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任命柴宗孔为抗日救国甘肃第二路军司令员。
  6日  甘肃人民抗日革命委员会颁发《甘肃人民抗日革命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
  (摘自甘肃人民出版社《三军大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主要领导人
  (1936年7月——12月)

\
总指挥  贺  龙
\
政治委员 任弼时
\
副总指挥  萧  克

\
副政治委员  关向应
\
参谋长   李  达
\
政治部主任   甘泗琪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
  (1936年6月——10月)

\
总指挥   徐向前
\
 政委   叶剑英
\
副总指挥    王树声
             

1.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甘孜

  1936年6月22日、30日,红六军团、红二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会师; 7月5日,奉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红二、六军团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萧克分任正副总指挥,任弼时、关向应分任正副政委,所辖建制不变。此次会师对加强红军团结并挥师北上抗日具有重要意义。
 
\
 
  中央政治局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补充决定(1935年8月24日)        
\ \

 

  关于冬季以前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意见

\ \ \

 

 

2.红四方面军西进武山

  1936年8月23日,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由岷县经漳县新寺进入武山,抵达鸳鸯镇。10月5日,红四方面军总部到达武山榆盘一带,到达武山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等。10月8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奉命撒离武山,继续北上。红四方面军在武山共停留了46天,是在天水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支红军队伍。

     
\
红二方面军遗留在武山的石印马克思像
\
红军遗留在武山的布带
 
\
红军遗留在武山的草鞋
\
红军遗留在武山的红五星帽徽

 

  红军在武山县书写的标语
\ \

 

\
红军长征遗留在武山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
\
红军长征遗留在武山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分行代金券

 

\
红军政工干部遗留在武山的工作笔记
\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所办识字班学员遗留下的随行日记

 

3.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6年8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颉家门成立了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在鸳鸯镇成立了鸳鸯区苏维埃政府、区农会,在山丹镇成立了山丹区苏维埃政府、区农会。同时,在附近的各村都成立了村农会。
 
 

\
武山县山丹镇——山丹区苏维埃政府遗址
 
 
\ \
武山县鸳鸯镇颉家门村——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红军长征途经武山所建各类组织分布图
\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序列表
\ \


4.红军女诗人廖佳慧

  在张家川县阎家乡的巍巍青山中,长眠着一位至今尚不为人知的红军女英雄,她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直总队宣传队队长、军中女诗人廖佳慧。
  廖佳慧(1916——1945)湖北省襄阳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直属总队宣传队队长。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她被编入西路军。西路军在梨园口失利后,她不幸被捕,后被关押在兰州监狱。1941年,流落在清水、张家川等地,不幸染病身亡。

 
19366月,她在毛儿盖写下了《草地怀春》诗:
草地春光似酒浓,裁红剪翠费天工。
清香喷破胭脂国,红军装点锦绣丛。
歌声响彻摩天岭,笑言传语胜敌人。
杜鹃唤醒东风面,红旗温卷梦幻同。
再起抗日歌一曲,队伍万紫又千红。

 
  从这些诗篇中可以领略其悲壮豪迈的诗情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张辉血洒娘娘坝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撤出徽、成、两、康根据地,挥师北上。10月5日,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张辉亲率一连队伍到达娘娘坝,敌人驻在牡丹山庙里,易守难攻。在战斗中张辉身负重伤,撤至李子园。由于伤势严重,光荣牺牲。时年25岁,是在天水牺牲的级别最高的红军将领。
 
\ \

 

\
张辉烈士墓(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
 
  1986年,秦州区政府将张辉烈士遗骨火化,并迁葬到了张辉师长牺牲的地方——娘娘坝牡丹山,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园。并将烈士陵园定为秦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张辉安葬处(今秦州区李子园普华寺)
 
  青山埋忠骨
 
\
  李逢春,1936年,刚满18岁的李逢春在李子园小学当老师,住在村头的普华寺,在普华寺后的万人坟帮助红军战士掩埋了这位红军师长。
 
\ \
  1983年,红军第二方面军十六师政委,后任成都军区副政委的晏福生老将军来到李子园祭拜张辉烈士

  重点文物:
 
序号 名称 照片 收藏单位
1 红四方面军在武山活动期间遗留的军号 IMG_3365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2 红四方面军在武山活动期间遗留在马力镇北顺村的月牙刀 IMG_3362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3 红军长征途径武山期间使用过的刺刀和子弹 IMG_3363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4 山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马鸿九使用过的战刀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5 红军遗留在草川的草鞋 \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6 红军遗留在武山的电话盒 \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7 红四方面军在武山活动期间使用过的铜壶 \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8 红军遗留在武山的电报通讯密码本 \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9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所办识字班的学员日记 \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10 红四方面军在武山活动铜壶 \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11 石印马克思像 \ 武山县博物馆
12 红四方面军遗留在武山的烧水罐 \ 武山县强渡渭河纪念馆

 
 
 
相 关 新 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艺起行动 同心抗疫——天水市抗疫优秀作品专题展”线上展览
下一篇:"红色热土——天水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展"线上展览(第三部分)


天水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邮政编码:741000
联系电话:0938-8291377 邮箱:tssbwg1015@163.com